前几天,家住台州高新区万家华庭小区的葛女士在督促儿子完成跳绳作业时跟儿子置气,一怒之下把手机都摔了,维修手机需要六七百元,但葛女士事后一点都不后悔,还称当时要不是摔手机解了气,自己就真的可能动手打孩子了。一到假期,父母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多了,亲子矛盾就会突显,相比平时,这阶段像葛女士这样跟孩子发生矛盾的情况更为常见。假期里如何跟孩子和平相处,这里有招。
假期亲子矛盾集中
平常,孩子上学早出晚归,回家后也是忙于功课,亲子间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但暑假就不同了,父母嫌孩子放假在家就知道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不学习;孩子则埋怨家长太唠叨,把自己看得太紧,放假了也不得轻松。特别是还有些全职爸妈,天天待在家里守着孩子,矛盾就更容易出现。
小学生家长王女士表示,平时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时,遇到孩子做作业拖拉,也会生气,但是第二天一早孩子就上学去了,情绪总有个“缓冲期”,假期就不一样了,天天在眼皮子底下,什么都看在眼里,如果孩子表现不好,日复一日的情绪积累,隔几天就要爆发一次。
林女士是台州市学院路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她告诉记者,在放假的第二天,她便无法跟孩子和平相处了。“家里没有人,只能带着孩子上班,她就坐在我对面,磨磨蹭蹭地不肯做作业,我提醒多次也无效,还发脾气往地上一支一支地扔笔,气得我直接把她的笔袋扔到了地上。”林女士说,暑假开始后,母女俩就是“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的状态。
上述提到的葛女士,目前就在苦恼自己跟孩子的关系。“那天生气摔了手机,实在是因为对孩子忍无可忍。学校布置了跳绳作业,孩子爸爸在家的时候,他每天跳三次,每次跳180下,一下都不会少,那天他爸爸出差了,他就开始懒惰了,一直到晚上才去跳,明明只跳了160下,非说有180下,还说我冤枉他。”葛女士说,当孩子对着自己发脾气的时候,忍了一天的她便忍无可忍地摔了手机。
葛女士告诉记者,孩子的爸爸对孩子很严厉,因此爸爸在家时,儿子很乖,一旦爸爸出差,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做作业不听教,这让她很是苦恼。
学习和生活 是引发矛盾的主要原因
亲子问题一直都有,暑假是高发期。据了解,假期亲子矛盾最突出的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上。
首先便是学习问题,经过一学期的紧张学习,孩子们总想放松一下,但家长们总觉得假期也不可懈怠,因此,除了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外,有些家长还会额外给孩子补充一些作业,这就引起了孩子们的反感。甚至有些小学生家长,早在期末复习阶段便开始“行动”了,报辅导班、兴趣班,而一些中学生家长考虑的则是学新课、多补习。但问题就在于,有些家长在做这些决定的时候没有跟孩子充分沟通。
至于一些大学生跟家长的矛盾,更多地体现在生活方面。一学期未见,家长们起初对孩子都是嘘寒问暖,非常包容,但是,过不了多久,便会因为生活习惯问题而开始“嫌弃”。“我妈就很明显,一开始我熬夜、睡懒觉、不叠被子、玩手机都没事,过不了一星期,她就会开始念叨,比如‘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天天睡懒觉,家务也不帮着做’。”在宁波读大学的临海大学生小李向记者抱怨,每个寒暑假都是这个规律,她跟室友还总结出,假期要想不被爸妈嫌弃,得学会如下技能:手机离身、没事看书、家务全包、定点吃饭、随叫随到、早睡早起、保持微笑。关键是,这很难,做不到。
家长的理念 影响亲子关系走向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的作业问题才是导致亲子矛盾的主要原因,张丽娟是我市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是一名亲子沟通师,她觉得,作业只是亲子矛盾的一个导火索。
以上述提到的葛女士家的情况为例,问题其实出在亲子关系的链接上。根源在于爸爸太过严格,孩子被迫乖,爸爸走后,看起来是逆反,其实是在释放自己,也因为在妈妈这儿释放了,孩子才能保持心理平衡。
“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可,当彼此情感链接得好,孩子才会听,一旦彼此情感没有链接好,再多的教导都是无用之功,还可能出现做得越多,矛盾越多的情况。”张丽娟觉得,葛女士之所以生气,是因为孩子没有听她的话,而自己又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让孩子听话,无奈之下摔手机发泄。而要真正解决问题,应该静下心来跟孩子一起探讨,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需要什么,然后一起制订学习计划。总之,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得反思家庭系统教养模式。
而要想在假期跟孩子和平共处,建议家长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父母应该有个边界意识,要明白责任归位,哪些是父母需要做的,哪些是孩子需要做的,彼此有个角色定位;其次,高质量心灵陪伴,父母要上班,不可能时时刻刻在孩子边上,可以一天抽出一个时间段,跟孩子一起散步、游戏、阅读、运动,彼此有个情感链接;手机和游戏问题,是可能导致亲子冲突的一大问题,建议从暑假开始,彼此就立一个民主协议,对哪个时间段可以使用电子产品,使用多长时间等进行约定。
温岭杨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大二,谈到亲子关系时她说,父母跟孩子之间有“代沟”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是假期还是平时,能跟女儿愉快相处,她坚持的原则是“少干预、多交流、多沟通、多理解”,在亲子关系的处理上,她倾向于让孩子自己管理生活与学习,关键时刻提提建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