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于自身教育水平和经验的不足,很多父母都遇到过和孩子难以沟通下去的问题,即便是像玛莎·西尔斯这样相对权威的国外育儿专家,在家也曾经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中外父母可谓是感同身受!

玛莎·西尔斯家里有一个10岁大的女儿,有一天,她想看一部“13岁以下不宜”的电影(美国电影是分级的),这想法当然就被妈妈给拒绝了,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女儿冲着妈妈西尔斯爆发了:“你真是太蠢了!你是最坏的妈妈……”其目的是要向妈妈表明:你拒绝让我看那个电影,后果会很严重!

才10岁大的女儿就敢当着全家人的面向妈妈发起了“挑战”,不得不说,这件事让西尔斯太太脸上挂不住还是小事,真正棘手的是可能面临亲子关系紧张的危机,这道突发性的“教育难题”在考验着作为妈妈的西尔斯太太。

01 孩子负面情绪爆发,父母应对要谨慎

相信,如果是我们自家孩子说出类似西尔斯女儿这样难听的话,估计有不少老母亲都要蒙圈了:态度强硬一点,怕伤了孩子的心;可听之任之的话,又怕教坏了孩子。这种场面让老母亲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才好,现实中大多数老母亲可能就是劈头盖脑地给孩子一顿责骂。

很显然,父母的这种责骂大多是基于对孩子个人品质的担忧,但我们如果冷静下来想一想,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即使说出这种出格的话,也不代表他们变坏了,只是他在平时受到了某些“消极影响”,在潜意识中把消极的东西装进了自己的大脑,然后在某一天因为某件事的“诱发”而脱口而出。估计这种话从孩子嘴里冒出来之后,他自己也会感到不可思议:我怎么会说出这种可怕的话呢?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只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拒绝和教训孩子,只会加剧亲子关系之间的紧张感,这是因为孩子在气头上,考虑到面子上的问题,他们一般是不会轻易“鸣锣收兵”,甚至出于某种对抗心理,他们会进一步让事情变得不可控。

父母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形成“问题的累积”效应,有了第一次,孩子就有可能有第二次,然后陷入恶性循环,一次比一次要更严重。

因此,孩子负面情绪一旦爆发,作为父母,应对措施一定要谨慎,切不可“火上浇油”。

02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容易促成亲子之间的沟通与和解

好在西尔斯是一位非常资深的育儿专家,多年的育儿教育从业经验功底摆在那里,她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努力当着全家人的面使自己冷静下来(这位妈妈的孩子比较多),尝试着让自己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也就是大家经常谈到的共情,然后再给他们及时的反馈和正确的引导。

回到西尔斯这边,冷静后的她意识到,这一周女儿过得很糟糕,她在学校的负担很重,压力很大,她想看电影放松一下,却被妈妈拒绝了,而她被妈妈拒绝的事实又会成为话柄,让她在亲戚朋友和同学面前很没面子。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她的情绪瞬间爆发了。

考虑到这些因素,西尔斯没有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女儿的无礼,而是安抚她的情绪,柔声地对她说:“……在说出‘你是最坏妈妈’的时候,你自己心里也一定不好受吧?”

这句话看似没啥特别之处,但如果我们认真去揣摩,就会发现,这就是父母站在女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谓站在孩子的角度,前提是俯下身来。现实中,很多亲子关系之所以冲突不断、关系紧张,其根本原因是:父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没有俯下身子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无形之中造成了一个巨大的“落差”,而这种“落差”就会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一道障碍。

再次回到西尔斯和女儿这边,女儿感受到了妈妈西尔斯的关切,回答到:“是的,我本意不是那样子的……”

妈妈说:“我就知道你不想这样子的……”这种对女儿内心想法的肯定,达成了一个解决沟通与和解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既让孩子卸下了包袱,也避免了“问题的累积”,为进一步的沟通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很值得我们家长去借鉴。

03 和孩子良好沟通的8个小技巧

类似上述10岁小女孩那种的“突发性事件”,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出现过,一旦出现了,家长就要学会冷静、克制情绪。除了积极应对这种“突发性事件”之外,家长更重要的工作,是让孩子学会沟通、学会表达,能够及时、顺利地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以下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8个小技巧。

技巧1.父母的态度是主动引导,而不是打压

当孩子产生沟通的欲望,准备在向你倾诉的时候,一定要把这当作是一次非常好的沟通机会,只要能腾出时间,就要即时呼应孩子的倾诉要求,和孩子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沟通交流。需要强调的是,亲子之间的沟通是以引导为主,而不是对孩子的想法进行打压。

比如我在忙于写材料的时候,有时候女儿会来找我来聊,我一般都会立马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这是因为此时的孩子是最容易对父母敞开心扉的,恰是增进情感的好时机,反之,如果你这一次忽略了,孩子就会觉得你不重视和关注他(她)的感受,以后他(她)就可能会对你关上心灵的大门,再也不愿意和你说了。

技巧2.当你不是他最想要倾诉的对象的时候,暂时帮孩子找一个玩偶来替代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孩子最理想的倾诉对象,这种想法在孩子小时候比较依恋父母的情况下还比较容易实现,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这种想法就越来越难以实现了,孩子往往变得不再像以往那样事无巨细都要找父母倾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疑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合理的倾诉对象。

这里有一个很实用的技巧:找来孩子最喜欢的一个玩具,最好是玩偶之类的,让他拿着;如果有两个,可以自己和孩子各拿一个。当你遇到问题,需要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孩子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他的内心无法打开,直接面对你会有某种心理障碍,这时候如果有玩偶在孩子手里,就派上了用场,让他对着玩偶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会相对容易一点。以后父母再慢慢择机和孩子作进一步的沟通交流。

技巧3.在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之前,先拉近彼此之间的情感

父母对孩子表示亲近、拉近情感,有助于减少对孩子进行诸如规则教育之类的抵触心理,比如,和孩子一起开展亲子游戏、运动等等,在经历互动活动的亲子情感升温中,再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各种规则意识的搭建。

技巧4.沟通内容可以适当重复,但要避免过于唠叨

父母和孩子进行沟通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沟通内容可以适当重复,但要避免过于唠叨,过于唠叨的父母是不受孩子欢迎的。

技巧5.亲子沟通不要弄得太复杂

具体来说,就是沟通内容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确定,尽量简明扼要,过于复杂的东西,孩子一般都很难接受。

技巧6.亲子之间倡导零距离式的沟通

我们经常看到一种现象,比如妈妈远远朝着孩子大声喊:“还不快点过来洗手,要吃饭了!”,在很多情况下,孩子不是充耳不闻,就是慢吞吞地比蜗牛还慢。如果换种方式,走到孩子身边,牵着孩子的小手,把他带到洗手盆前,告诉他要洗手吃饭了,这时候孩子一般都会配合完成这件事。

因此,需要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尽量走到孩子身边说,这种说话方式的效果要好过远远地朝着孩子大声喊的效果。这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但也是最实用的一个技巧。

技巧7.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

在特定情况下,肢体语言有时能表达出更为丰富的情感和内容,比如在孩子遇到负面情绪之时,父母不管是轻拍孩子的肩膀,还是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亦或是投射给孩子关切的目光,等等,其实都在给孩子传递一种安全感:这里是安全的,你可以大胆把想要说的话说出来。

技巧8.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情感

父母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情感,是亲子之间沟通与和解的最为关键之处。当父母在孩子面前放低姿态,平等对待孩子,更有助于孩子把内心想法说出来。

结语

学龄前孩子,即使情绪不对、大发脾气,但这如同一场雷暴雨,很快就会过去。而学龄后的孩子就没有这么简单了,一旦情绪爆发,往往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甚至是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就是一地的鸡毛。

因此,在问题发生之后,需要一个良好的沟通来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而在沟通过程当中,父母能否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去理解他的情感,是顺利实现亲子沟通的恢复与和解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