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假期,补课似乎成为中小学生的无奈选择。家长在感叹烧钱,学生们苦于起早贪黑,奔波于各个辅导班时,也有些学生和家长会选择用另一种方式打开暑假。社会调研、科技创新、志愿服务以及亲子阅读会等方式不仅没有耽误学业,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假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亲子读书会:到生活中阅读

早上7时30分半个小时晨跑,体能游戏。半个小时阅读《诗经》,一个小时精读《绿山墙的安妮》和《草房子》,一个小时作业时间,午餐休息,下午是自由阅读和英语绘本的拼读。

这是长春市一个亲子阅读会的计划,发起人李兵介绍,这样的读书会已开展了两年,起初她发现自己上小学的女儿阅读量不足,对书籍缺乏兴趣,她希望为孩子找到一些读书伙伴,因此组织起一个亲子阅读会,有时间的家长可轮流带领孩子进行阅读。建立QQ群后,参与家长和孩子迅速增加,现已扩展到几个群。

这个假期已有10多名孩子报名,他们在自建的读书吧里组织孩子读书,定期会邀请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免费为孩子讲座。读书会还会组织学生到公园里朗读经典名篇,在湖水边大声地朗诵《荷塘月色》,在草地上围坐诵读《大明湖之春》、在老城的广场上品味《故都的秋》。“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将阅读融入到生活中。回到作者写作的情境中。”李兵说。

记者采访发现,这样的读书会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悄然兴起,家长们带领孩子一起,在阅读中获取知识、享受快乐、结交朋友。

社会志愿者:立体认识世界

早上9时,吉林省博物馆的大门开启,迎来了当天第一批小观众,树勋小学3年级学生于欣铭也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她要给这些观众们做志愿讲解。

在一场东北抗联为主题的展览中,于欣铭做目录和序言的介绍,“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抗日武装之一,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牵制了几十万日本关东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这段文字她已经背诵了上百遍,从一开始磕磕巴巴,到现在轻松自如。

爸爸于国庆说,她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做志愿讲解员,虽然每场讲解她只负责十多分钟的内容,但需要把整场的展览都了解掌握。

于欣铭一上午要做5场讲解,如果累了,会有其他小讲解员替补。于国庆表示,女儿做志愿者以来,对人文历史类知识的了解增长很快。“博物馆里的知识是立体的,比书本更加直观鲜活。”于国庆说。

搞科研发明:是不务正业吗

“高中还不补课?成绩岂不要一落千丈?”每天早上7时起床,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学生昌宣宇都要顶着压力,拿起焊枪在自己的卧室里,把满桌子的电子元件焊接起来。这已经是他的第五代产品,名字长得吓人——光机电一体化防忘防丢多功能智能包。

简单来说,就是用来提醒人们出门别忘带手机、钥匙、钱包、身份证件等物品,一旦丢失还会及时报警,并在云端定位查找到的智能包。

从研究到发明已经有7个月,看着身边的同学都在没日没夜地补课,爸爸昌镜辉也很担心。但几次月考下来,他的物理数学成绩不降反升。“发明创造不但没有影响他的学习,其实还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让他比别人自学了更多东西。”昌镜辉说。

忙于科研的不只他一个,在他的校友中,还有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发出上万份关于校园欺凌的调查问卷,并形成了3万字的调查报告。调研发起人周上航本是一名高一理科生,去年报道的多起校园欺凌事件,让他很震惊,决心和同学一起发起问卷调查。

在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李金华看来,这些行为并不是“不务正业”,“从课本知识到动手实践,正是从死记硬背到活学活用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社会,接触现实的必要过程。”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