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孩子开始,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就一直舍不得离开我。

我和胖宝爹不太吵架,不过,一旦吵架,大多与胖宝脱不了关系。

这个七夕节,让我们说说,如何以不伤夫妻感情的方式开展亲子学习?

比如,我总感觉队友不给力,回家对孩子操心不够多,似乎这也是除我之外很多妈妈的槽点;而爸爸们,又往往觉得妈妈太过焦虑,于是,以下类似场景就屡屡上演:

胖宝妈:回家就知道看手机看手机,你不是说孩子的数学你来教吗!你教了没有教了没有!

胖宝爹:你以为我想看手机吗?那么多上市公司,就是在下班时间发公告,这些数学你不会吗,你去教他不行吗!

胖宝妈:我没教吗?今天那么多英语书、中文书是谁陪他读的,哪个不是我陪着的!

自从胖宝的学习被纳入家庭重要事项后,上述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活中。

其实,每次吵架结束我们又会很后悔,因为吵架本身不能解决问题,大呼小叫不仅伤感情,而且把小朋友也吓得哇哇哭。

直到有一天,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分析了原因,打算一起努力,尽可能以不伤夫妻感情的方式来开展亲子学习计划。

找到教育目标中的最大公约数

事实上,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对于孩子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期许。不过,每个人都不是别人的镜子,就算是志同道合的夫妻,对孩子的期望都会有一些不同。避免吵架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到夫妻之间对于孩子学习预期以及相应付出的不同。

比如,我现阶段对于胖宝的期望,是英语、中文的词汇尽可能丰富、表达流畅,对数学、自然科学有兴趣,养成学习习惯,基于阅读形成思考,学会提问(写出来才发现我的期望也是很高的);而胖宝爹的要求就相对较低,只是看看书、说说英语就行了。过去,由于期望和付出的不同,吵架的隐患其实早悄悄埋下了。

现在,我们先找出教育目标中的最大公约数——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流畅。我发现,当涉及到这两个任务时,我请爸爸来一起努力,爸爸是非常乐意的,比如每天晚上的睡前故事,一直都能坚持;再比如陪小朋友练习数字和字母的书写时,爸爸也会手把手地纠正他的错误写字姿势。而一旦超出这个,我请爸爸来和他互动时,爸爸就比较勉强。

那么我这个时候就要我自己调整心态,共同的教育目标,可以和爸爸两人分担加油,而属于我自己一个人对孩子的学习期许,只能作为我自己的附加动作,不强求爸爸参与。同时,爸爸会看到我在这些附加动作上的努力,虽然做不到和我一样全情投入,但是有空也会偶然参与,以提高我额外付出的积极性。这样的一种互相让步,帮助我们进入了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另外,我们也慢慢开始分享彼此觉得好的育儿内容,以此保持步调的基本一致,这样一来,彼此的公约数也会越来越多,共同育儿的合作也就越来越合拍。

互相理解,切实地调整教育分工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教过我一句话,交集的交集可能是空集。比如,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可能是个空集,又比如,多赚钱和多顾家也可能难以二者兼得。

今年,随着胖宝爹工作内容的调整,他能兼顾到家庭的时间也被大大压缩,然而不巧,我又处于产假在家的状态,一对比,就觉得他越来越不顾家,越来越不管孩子。

后来和胖宝爹长谈一次,我们重新调整了教育分工,孩子要管,但孩子绝对不是家庭的唯一,家长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应该被充分考虑到,所以教育的分工计划要切实可行,要根据家庭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比如现阶段我希望爸爸能为家庭收入做出更多的贡献,势必他需要在工作上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他对家庭的照顾自然就要减少,那么我对他承担的教育工作预期就要有所降低。

 不过,由于同时我并不希望放弃自己的职业规划,爸爸也要理解可我并没有办法顶上他的缺口,那么,我们就一起去遴选一些教育理念契合的外部机构作为外援,补上这个缺口。

相互理解,多沟通、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或许也是育儿路上必须做的事情。

下班时间,育儿靠自己

事实上,要想避免夫妻争端,最重要的一点,是尽可能避免把教育问题变成家庭几代人的问题。因为人越多,意见越多,争端也越多。

亲子教育也一样,能小两口自己搞定的亲子教育,就不要劳烦祖辈。要知道,2个人的教育规划都有可能南辕北辙,更别说一旦和我们相差整整一代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参与进来,会有多乱!(事实上作为一个20线小V,我已经听过许多人和我抱怨这个问题。)

总之,小两口做主自己孩子的教育,少吵架、多理解,以求同存异的方式去做预期管理,辅以更务实的调整,相信在未来的亲子家庭教育中,你和另一半的争端也能少一点、更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