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零售现象都在宣传说“不要中间商赚差价”,那么中间商真的不需要了吗?2016年,新生儿达到1750万,2017年超过2000万,预计每年新增200至300万新生儿,消费红利满满。母婴行业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想,是一群有需求的妈妈客户以及新育儿生活方式的提出所带来的,在新零售的风口,我们到底需不需要中间商?其实还是需要的。
-
平台商
为什么首先要提平台商呢?因为在母婴市场上,最直接的就是现实市场和虚拟市场,这两个市场目前已经进入了比较稳定的存在形态,在城市集散中心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的时候,基本上平台商也就形成了。在虚拟市场,主要是比如天猫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商城,他们主要是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打造了一个共享平台,把整个市场搬到了虚拟信息之中。在现实市场,主要就是万达、银泰还有一些购物中心广场等地产开发商,他们负责搭建一个现实的平台,根据地域分布进行市场布局。这些平台商,是主要的收费、收税、维护费等的主体,也是这些平台商去聚拢了圈子,包括国际童装城、儿童玩具城、小商品市场城等等的。在传统的开放商里面,母婴商场基本上是以品牌商姿态进驻开发商,分工明确,而在电商时代,母婴垂直细分平台已经非常普及了,比如贝贝网、蜜芽、天猫母婴、苏宁红孩子等等的。这些可以说是整合了现实的资源,为当代辣妈提供了快很准的消费方式和育儿资源,价格还算公道,产品也还算靠谱,不少都能满足大众育儿的基本需求,而且市场巨大,就算是二三线城市的家庭也可以直接快速的触摸到孩子喜欢的新品。
-
渠道商
渠道商,相比于平台商来说,主要就是隶属于品牌的,以品牌为主体,然后开始分销、代理、加盟等等,合作的方式一般是品牌商去进行招募、招商、巡回宣讲,吸引各种渠道商进行代理和加盟,甚至门槛比较低,在信息泛滥的当下,越来越多一件代发、形成聚落式的一种从业方式,很多妈妈群体成为了渠道商,聚拢自身的一个圈子,不断做大。尤其是在全球化环境下面,渠道商衍生出了代购、买手,他们可以无孔不入的在母婴市场上飘来飘去,以货源优势居高,有的人气非常高涨,尤其是品牌还没有成熟,百分之八十还是无品牌的情况下,相信渠道商的还是大多数,海淘热里面还有很多的日货、欧洲货、美国货都不错。渠道商为什么不能成为平台商?这也是资源决定的,可能会和厂家、平台商进行讨价还价,赚差价,但是他们的作用不能小觑,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品牌基本上很难做大。不少接地气的渠道商甚至推着品牌往前走,他们负责物流、产品管理、挑选等等的,同时也会在议价过程中面临很多风险,比如法律纠纷、合同和货品不符、信息不畅通、品牌不培训、合作松散等等的,他们有点被动,投资加盟需要谨慎。另外,一些经销商可能会作假或者盗卖等等的,之前就指出60万罐奶粉就是假冒产品流到了中国被分销了,或者雅培、君乐宝等等品牌和货品不匹配被稽查的事情,如此在行业内炒作就会丧失品牌信誉,也是大家指出不要中间商的基本原因吧。
-
服务商
服务商,就是除了交易以外的各种服务,因为市场经济环境下面,母婴经济本来就是轻经济,市场反应快,周转速度快,周期短,简单,小型,“小本生意”,“精耕细作”。服务商是擅长去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的,也就是呈现差异化必须具备的一个工具所在,比如广告商、营销策划商、展览商等等,各种外包,减轻了负担,也突出了产品调性。毕竟产品的服务化加深本身就是一种对产品的尊重。尤其是母婴行业是一个比较注重体验度的行业,妈妈们对孩子的爱,需要被歌颂和宣传。服务商可以帮助来打通产品和客户之间的桥梁。比如说,乐高玩具和早教品牌的建立,需要去改变消费者的心态和意识,树立玩中学习的意识,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企业刚刚推出产品会出现盲目局面,那么服务商就是可以帮助品牌不断创新、不断尝试的过程,找到精准客户,更好的挖掘产品需求,甚至会改变品牌的整个发展方向,那么何乐而不为呢?缺少服务商的行业是单调枯燥的,高质量的服务商,不是敲锣打鼓,不是玩虚的,是调动人心的合作,甚至很多自媒体市场、金融+市场,都涌现了一批高大上母婴项目,主观个性化的育儿主张,更是为品牌找到了存在的意义所在。
-
厂家制造商
制造商就是对有形和无形产品来说的。包括很多供应商共同组成的,孕婴童行业一大批还是没有重视设计质感或者创意,不少玩具、童装、童品,其实没有那么简单,制造过程中融入了思维导向,毕竟思想制造也是制造,制造商更可能树立品牌,因为离货品最近。比如日本设计的儿童背包打样,然后给到中国上海附近某工厂进行代加工批量生产,然后贴上品牌去流通,这样的情况比较多,很多著名动漫品牌,迪士尼、托马斯火车等等的都是这样生存状态的。制造商真的就变成了一种工厂,比如F2C之类的方式。这个怎么说呢,去掉了中间商,只是和消费者的关系变得更加灵活多变,你需求大了,自己都用,就去推荐,不需要强制,也不需要成本负担,尤其现在信息发展快,可以直接这样买卖,简单粗暴。不过缺少了场景、缺少了距离、缺少了一些稳定的渠道商,真的可以吗?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更何况厂家都在走品牌之路,具体制造的玩具、童品、日化用品怎么更加有灵魂,看上去没那么简单。很多美国品牌做的比较好,比如他们特别注重营销,而且国外品牌传到中国,本来就带着一点好奇色彩,吸引注意,宝洁日化的母婴品类基本上稳定靠谱,妈妈习惯了,统一管理或者外包,大家都习惯了,你我都熟悉的产品可能更受青睐,但是也许客户群体中间就是自发去推荐的。
-
中介商
中介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别小看各种中介商,赤裸裸的推荐、呈现、营销,做中间的桥梁。宝妈为什么需要中介商?因为她们不专业,医生、科学家、教师……作为一个客户,不可能尽信,也不可能全信某品牌,都是在利益点、痛点上不断徘徊,中介商只是给客户群体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让他们更加呼吸自如,不同层次的购物都可以适应。中介商更加接地气,比如商品推介、货品精选、推手、导购、团购之类的,可以提升某些新品的曝光度,比如蘑菇街云云,不过母婴企业如果想要稳定发展的,基本上还是走自己的渠道,如果把盈利目的变成中介商的任务,期待互分佣金,那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信任度才能达成。
-
零售商
新零售,零售商一般都是距离客户非常近的,直接进行钱货交易的,甚至非常赤裸裸。进货、销货、存货,也是市场阵痛最不容易缓过来的,店面租金、平台租金、同行价格战……电商、微商、专卖店、旗舰店,都是零售商。零售商比较被动,所以必须摸到客源、获客方式等的门道。很多零售商都是渠道商,有品牌管理,负担小,如果零售商就是自己一路发展,要不就是资金充足、资源充足,能够直接抵达消费者的四周。在这个过程中,对孕妇、纸尿裤这些行业,很难说要去寻找一件孕妇装的生产地、产品纤维成分之类的,都会不怎么追根究底,作为零售商,也是以和为贵的良心生意。你会发现他们就是市场的大多数,没有他们的辛勤耕耘,妈妈们也很难寻找到称心如意的购物体验,但是如果跳过中间商去和品牌商成交了,利益点出入太大,线上和线下的零售商差异特别大,不少品牌布局新零售的时候,都会线上和线下分开了成为他们的渠道,看上去扁平了,但是为了防止各种问题、水货、渠道乱,肯定又会重新树立体系,真正的零售商想要生存的风风光光的,估计也要心大。
零售是零售,新零售也不可能忽略中间各种商业形态。
每一种商业形态都是一种中间商。就算厂家走向品牌商的道路,或者渠道商用特色的采购方案去制造品牌,我们说有什么样的特色,就是以怎么样的方式和客户去沟通。但是中间商怎么会不需要呢?不需要中间商是一种比较自私的说法,行业是需要群居的,少了一位成员,就是需求的漏洞少了满足。在母婴行业里面,为什么房子是刚需?美食是刚需?生儿育女难道就不是吗?再说孕婴童行业就是更需要新零售,因为,育儿没法标准化、批量化,没法批量生产校服和克隆孩子划等号呀。所以在一个有爱的行业里,中间商也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