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作业”成了家长的负担?

专家:作品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起参与的过程

现在不少的幼儿园或者小学,都喜欢给孩子布置一些需要在家长帮助下,共同完成的“亲子作业”,比如说用树叶拼一幅画、用废旧盒子搭个模型、画份手抄报、做份PPT等等。这些花样百出的“亲子作业”,让家长们真是操碎了心,愁白了头,对此,好多家长表示十分头疼。既要上班,又要替孩子做作业,这是要逼家长辞职回家带孩子的节奏?孩子的作业怎么就成了家长的作业呢?

手工作业太复杂“亲子作业”成家长下班后的负担

南京市民周女士告诉记者,每次一到孩子的寒、暑假又或者是像国庆、五一这样的小长假时,幼儿园的老师总会给孩子布置一些“亲子”作业。像前几天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放假前老师就通知家长要和孩子们一起种个盆栽,并且想办法装饰美化一下花盆。“这种任务,还算是比较简单好操作的了。有的时候老师会布置一些手工的作业,那真是要了命了。”据了解,此前周女士孩子的班上,老师要求做个手工的长颈鹿,家里的大人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更别提孩子了,“最后实在没办法,我只好百度查了很久,最后还在淘宝上买了基本材料才做出来。”像这类的“亲子作业”虽然说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但其实孩子做的很少,因为他们实在太小,所以其实这类作业都需要由家长代劳。

孩子刚上小学三年级的王先生对此也十分有看法,他认为老师布置作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进行,太难或者太简单的作业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影响。“有一次,我家孩子回家说,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要用电脑画一幅科幻题材的画画。我当时就很无语,果不其然,孩子说他不会操作画不了,最后这个就又成了我的‘作业’。”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大部分的家长都有着和王先生一样的苦恼,学校有些“特别”作业的难度超出了孩子现阶段可以完成的水平,家长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像有些需要动手设计的手工作业,让一些不擅长的家长感到十分头疼,虽然他们能理解学校布置这类作业的出发点是希望孩子和家长一起动手,可是因为难度较大,所以实际实行过程无法跟孩子体验到做这类作业的乐趣,当然也更无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和儿子一起做本书“亲子作业”是增进亲子关系的良药

当然,也有一些家长对于学校布置的这些“亲子作业”同样乐在其中。“我特别喜欢和孩子一起做这样的作业。”张女士对于之前和孩子一起做的“亲子作业”如数家珍的向记者介绍道,据了解,给她印象最深的一次“亲子作业”就是和儿子一起做一本书。在开始制作之前张女士会和儿子先一起确定主题,制作过程中张女士一直鼓励儿子表达出他自己的想法,“像书中画画的部分都是由孩子自己画的,即使画的并不好看也没关系,毕竟这是他自己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嘛。我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帮他记录他想表达的文字,装订之类的收尾工作。”张女士认为这样的作业,其实可以开拓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让孩子把一些平时仅存在于大脑里的创意实实在在的做出来了,作为家长也一起和孩子参与其中,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南京市民李女士同样也表示觉得这样的亲子作业很有意义。据悉,因为前阵子南京的共享单车非常火热,所以学校的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特别的作业,和父母一起尝试骑一骑共享单车,逛一逛南京然后再写一篇小作文。“平常周末,我家孩子总喜欢在家打游戏,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正好我就带他一起骑车去中山陵绕了一圈,那天我们还聊了很多关于环保啊、健康啊之类的话题,后来孩子回家全写作文里了,老师还特别表扬了他。”李女士说,通过这次的“亲子作业”,母子俩讨论了很多平时不会聊的话题,俩人之间的亲密感也拉近了许多。

作品的好坏不重要 重点是家长孩子一起参与的过程

对于家长的总总看法,孩子的作业究竟怎样成为家长的“作业”的,记者采访了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的吴凤蕾老师,吴老师告诉记者,其实老师们都是理解家长的,从出发点讲,老师布置手工、设计之类的作业,是希望的让孩子们初涉这些领域,虽然孩子们小,但是出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拓宽一些知识,让孩子们尽力而为,积极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即使孩子们的作品很“原生态”,但是这些作品也是他们成长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成品的样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参与创作的这个过程。采访过程中,吴老师表示,学生的作业并不是家长作业,家长们在孩子的作业中担任的仅仅是配角的角色,主角应该还是他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