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们在上海做了一项调查:《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发展——基于对八千名家长的问卷调查》。这是中央文明委的一个课题,上海社科院就未成年人的发展指数在上海做了一个探索,问卷量比较大。本次报告只挑选了与家庭教育相关的一些变量,将重点探讨亲子互动、家长的教育期望、教养方式和家校沟通四个变量的相关调查发现。
一、父母对于孩子的期待
根据此次调查,有以下一些发现:
母亲的教育期望明显高于父亲。母亲的满意度显著低于父亲,原因之一是母亲投入很多,因此焦虑也很多。
随着孩子年龄段的成长,家长的焦虑程度也增长。这可能和升学考试相关,所以小学生父母的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初中和高中。
非户籍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家庭。上海的2500万人口中,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大约是55%和45%的关系。调查发现,非户籍的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明显高于户籍家庭。前者想要融入上海、留在上海打拼的意愿强烈,他们重视子女的学历也就不足为奇了。
家庭越完整,夫妻关系越和谐,对孩子成长越有利。我们做了核心家庭、主干家庭、特殊家庭的比较,发现再婚家庭尤其是单亲家庭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全国现在每年离婚有300多万对夫妻,北京、上海等地的离婚率达到35%左右,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独生子女的家庭期望明显高于非独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的时间、精力、金钱可以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父母投入多,自然就期待高。
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期望明受显高于教育程度低的家长。家长学历高,自然对孩子的教育的期待也高,投入也比较高,产出也比贫困家庭好。所以家庭的收入、家长的职业、地位、观念、科学的方法策略与孩子成长是呈明显的正相关。这就提示我们,为什么在知识分子家庭、在大城市家庭,家庭的环境对孩子成长更有利。
家庭收入高的家长期望明显高于低收入的家长。我们做了5万以上、10万、20万、30万等不同家庭收入的家长期望的比较。收入越高,显然就对孩子的期待越高。
二、父母对于教育孩子的满意度
关于父母对于教育孩子的满意度,本次调查有以下发现:
父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母亲。家庭收入高的家长满意度要高于低收入的家长。同时,初中父母的满意度开始走低。家长的焦虑程度与孩子的学段成明显的正相关。这提示我们,家庭教育要分阶段进行科学的实施,不能将其视为铁板一块,不同阶段的策略是不一样的。
核心家庭、主干家庭的家长对孩子满意度超过再婚家庭和单亲家庭。同时,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满意度的平均水平要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家长。这一点是一个新发现,也就是高学历的家庭对孩子的期待比较高,其满意度也比较高。所以为什么说未来的竞争不是钱的竞争,而是孩子的竞争,孩子的竞争也涉及到一个国家竞争力的竞争。
三、当前家庭教育的十大特征:
调查显示,当前家庭教育有以下十大特征:
·大多数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良好。有人说现在亲子冲突、第一反抗期或者反叛期突出。我做了长时段的跟踪,发现独生子女的家庭关系要好于多子女家庭。当然,不少人现在开始有了二孩,他们关切最多的就是“分享教育”问题,即大宝和二宝的关系问题。
·大部分上海家庭亲子互动良好。调查显示,亲子互动时间超过一小时以上到两小时占主体。早在2007年,全国妇联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论证、起草家庭教育大纲。这十年中,在广大家庭教育学者、政府、中小学校长的共同推动下,大家对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大多数父母都会注意平等地对待孩子,亲子关系比较良好。尽管亲子之间观点可能各不相同,但是现在父母掌握了解决方法,亲子之间懂得了妥协。
·家庭教育以母亲为主,母亲从生活照料到孩子教育到业余时间的陪伴,都多于父亲。
·学习、做人、交友仍然是亲子交流的主要内容。与十年前相比,家庭教育中这方面是有进步的,尽管学习考试还是主要的,但做人和品行也占到很大比重。学校正规教育强调讲明文规定,家庭重视培养规矩,社会教育侧重讲规则。这实际上就划定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边界,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多交叉点。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高。近一半家长期望孩子成绩在班级前5%,超过九成家长期望孩子学历在本科及以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一直在争论,但升学主导还是对社会影响很大。升学教育对家庭教育有很重要的主导与冲击作用。尽管它有边界,但是学校还是主导。十年来一直是这样。大家对家庭教育的评价指标还是学校教育和成绩,成绩摆在第一位。
·校外补习是家庭中最大的教育开支。上海这两年的补课是增加趋势,补课的时间和金钱都在增加。今年7月份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中小学生平均15%-20%出国游学,家庭平均要花费3万。补课是现在最大的开支,现在上海的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支出占30%以上,大部分占百分之五六十,实际上已经超过国际的支出的很大的标准。这是个负担,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来进行纠正。
·家校沟通良好。超过九成家长表示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家长会”、“和孩子谈论”及“网络微信群”是家长了解孩子学校情况的主要途径。家长会、慕课成为家庭教育的一个新的空间,这个对孩子成长非常有效。
·家长对性教育持科学的态度。近九成家长会正面解答孩子的性问题。超过七成家长对学校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持肯定态度。
·半数家长对自己的家庭教育状况满意。
·家庭中的暴力行为依然存在。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调查,我们建议政府将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同时提供家庭教育支持性服务。学校应发挥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参与编制和完善家庭教育教材,加强专业力量指导。家庭应倡导“权威-民主型”教养方式,同时增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力量。
(本文作者系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本文系作者在2017年12月3日召开的“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第二届学术论坛”上的发言,经授权发布。)